去年12月,北京公布新的「預備役人員法」,讓解放軍動用預備部隊更容易,並將戰時補充作戰部隊作法制度化。
從經濟部貿易局2000年後的數據顯示,台灣與宏都拉斯貿易往來頻繁,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以後,從宏國進口額大幅提升,其中又以白蝦為大宗。雖然台灣蝦類產量大不如從前,但近年也有越來越多養殖業者加入白蝦養殖產業,逐步提升產量。
經濟部長王美花29日在立院接受質詢時也表示,台灣與宏都拉斯斷交以後終止兩國自由貿定協定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未來會再請貿易局邀請白蝦進口商一起討論。在雙方貿易項目中,白蝦為最主要的貿易項目,佔整體貿易額約1億美元。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陳秀男教授研究,台灣過去曾有「草蝦王國」之稱,在養蝦技術上領先全球,但1987年養殖蝦大量死亡事件,導致養殖業者損失慘重,產量大不如從前。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相對來看,整體水產類及魚類的自給率都有超過100%的水準,代表台灣目前蝦蟹類的供應以進口為主。
2023年3月26日,位於中南美洲的宏都拉斯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台灣外交部正式宣布與其斷交,結束82年的情誼,也代表雙方經貿往來將受到影響。進一步檢視數據,發現2017年起台灣開始從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中南美洲國家大量進口冷凍白蝦,進口量約1萬5千公噸,且逐年提升。亞馬遜以活用這一點的模式,闖入完全不同的業界,想藉此破壞既有業界的競爭規則。
如果這能稱為「行銷數位化」,那麼以往的數位行銷只會擁有「數位帶來的促銷以及連結點的效率化」這樣的狹義,但這不是亞馬遜所要的模式。或許有人會認為,什麼嘛,原來只是這樣。對於其效果的期待,始終跳脫不出精簡店面人力的範疇。從這些活用數位的思考方式中可得知,商品(商品服務)和價格(收費方法)都被視為條件,前提是數位化不會改變其開發和設定。
我們將這種行銷思維稱作「流量型行銷思維」。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首先是既有的行銷思維,說得誇張一點,就是「製造好的商品,設定有競爭力的價格,展開不同於其他公司的促銷,在顧客便利性高的店內,擺在位置好的貨架上」。
正因如此,他們不只侷限於便利商店的領域,現在甚至搶攻食品超市、書店、住宅、藥局、美容沙龍,而亞馬遜Go只不過是個開端。這種思考是推動型思維,也就是「產品為王」(Product is King),對銷售通路的連結點進行價值轉移。對於停留在這樣的思維之中、想投入數位化的企業,筆者們想問的是:「假如高效的數位化能帶來促銷與銷售,就能防止亞馬遜對業界帶來的破壞嗎?」舉例來說,亞馬遜參與其中的業界都會發生一件事,那就是「收費方法的破壞」。這明顯是對顧客做出區分,同樣的商品服務,會因顧客不同而用不同的價格來提供。
此處運用的,是稱為行銷思維基礎的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連結點(Place)、促銷(Promotion)如果面對的是讓你受委屈、被誤會的情境,接受可能意謂著你要找個方法去原諒。」 接受不表示我們要認同發生的事、要喜歡發生的事或者不應該試著去改變,它只代表我們要優雅地和我們實際上無從改變的事共存,把重點放在我們能做的事情上面。要如何接受你不喜歡的情境?首先,如果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如果你不能不出席加開的親師座談會,那就想辦法把這件事和你要出門跑腿的其他雜務行程合併,這樣你就可以節省時間、心力,可能還省了一點汽油。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假期來訪要在你家留宿,這件事簡直讓你的壓力爆表?想個辦法安排他們入住附近的民宿,或是避免規劃一些你們所有人必須單獨共處一室幾個小時、除了把彼此逼瘋之外什麼也做不了的活動。
這些資源指的可以是心智能量與注意力,也可以是時間。如果不行,你可能需要想辦法扭轉情境,亦即去做出改變。
倘若你的答案是「沒有太多可以施力之處」,那你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接受現狀。」你不如說:「我犯了錯,這讓我很不開心。當你決定原諒,就能讓自己從憎恨、責怪對方的壓力和傷神當中解脫出來。下一次我會表現得更好。我們永遠都可以拒絕那些對我們以及我們的資源提出過分要求的情境或人。假設有人很討厭星期六上午繁忙的超市,如果他們知道這件事會讓自己壓力很大,就可以重新排程,把每週採買的時間改到店裡最清靜的時候,比方說星期二傍晚。
一套簡單、井然有序的因應焦慮之道,在壓力與多慮風暴來襲時,堪比是救生艇。但這件事不能定義我這個人,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然後繼續向前邁進。
想一想環境中有哪些事會讓你壓力很大,你又要如何取得控制權以緩和、甚至完全消除這些壓力。你要做的就是拒絕涉入令人沮喪的想法,並刻意練習成為一個更樂觀的人。
例如,與其說:「我這一門課全完了,我的學費都浪費掉了。如果你的生活中有什麼事耗盡你的時間,你可以說「不」。
請記住,你是為了自己而原諒,而非為了別人。適應代表要做出更持續性的變動,改變我們的世界觀、目標、認知和期待。如果可以做到完全避開,對繁忙超市引發的壓力就連處理都免了。接受並不代表你要假裝你沒有感受到自己真正的感受,而是要認可自己可以有這種感受。
確認自己的情緒,並承認這些就是你的情緒。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想辦法成為超人,而是降低自己的預期,擁有更合理且更符合現實的標準。
適應壓力代表我們要改變自身,以求更能好好過生活。當我們改變自身的觀點,就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檢視你的待辦清單,劃掉兩、三項既不緊急也不是優先要務的項目。我們無法避開生活中的所有壓力,但通常可以決定這些壓力事件如何發展。
我們無法改變事件本身,但可以檢視自己的內心如何描述這些事件,以及使用了哪些說法。長期來說,如果可以做到適應,我們就能從容面對壓力。如果你從未明確告知朋友他愚蠢的笑話其實已經傷到你,你可能就得永遠安靜地坐著並承受語言的灼傷,但清楚告知對方你的感受並要求他停止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具備這四種可行方法就可以面對任何生活壓力,光是知道這一點就讓人覺得很安心。
聽起來簡單到像是假的,但面對生活中的麻煩,很多時候你大可抬起腳走開就好。如果你無法躲掉無聊的派對,那就去,但在一開始就大方地說:「可惜我一個小時之後就要離開,明天我得很早起。
你也可以用這種辦法避開讓人壓力很大的人。假設有一個人是完美主義者,他會永遠緊張兮兮,因為他似乎永遠都無法達到自己的高標準。
下一次當你面對一位讓人緊張的潛在客戶時,請自問:「我能不能直接避開這整件事?」如果可以,那就這麼辦。」 如果無法避開壓力源,那就自問你能做些什麼來改變情境。